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研究
2020-05-17 12:37:51      来源:衡阳市委统战部2      作者:市委统战部课题组

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上正式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2018年出台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2018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标志着乡村振兴开始全面实施。其中,《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中强调,“汇聚全社会力量,吸引支持企业家服务乡村振兴事业”,“加快制定鼓励引导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发挥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员人士等积极作用”,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独特优势的高度重视,也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政策依据和行动指南,是新时代赋予统一战线的一项重大历史使命。


一、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作用


1、统一战线具有凝聚各方力量的政治优势。大团结、大联合是统一战线的主题,也是统一战线的政治优势,是凝聚广泛共识和进取合力的根本所在。党中央提出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更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统一战线能够利用联系面广、平台众多的优势,以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把乡村振兴战略的思想传递到广大统一战线成员中,使之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形成广泛共识,得到他们的认同和支持。同时,统一战线能够带动社会各个阶层、各方力量,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在乡村振兴作出贡献。

2、统一战线具有反映情况、献计献策的渠道优势。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能够有效调动各领域人才,发挥他们的专业优势,围绕促进产业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等重点问题,深入调查研究,并通过各级人大、政协平台和统战部门信息报送渠道,为乡村振兴出谋划策、献计出力。

3、统一战线具有资本密集、主体众多的动能优势。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力量,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同样要体现到乡村振兴战略中。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组织迅速发育成长,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不断分化产生,成为统一战线的新成员,也是乡村振兴可以发动和依靠的重要力量。统一战线可以通过搭建各种平台,打通资本要素通道,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所在的组织加入农村经济发展,为产业兴旺、生活富裕贡献力量。

4、统一战线具有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

当前,乡村本身在发展中存在着不少的矛盾和问题,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统一战线具有广泛性、包容性、多样性、社会性特点,具有协调关系、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社会优势,能够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乡村振兴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的模式探索


乡村战略实施以前,统一战线成员即以不同方式参与促进乡村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实践,有的还形成比较成熟的模式。比较典型的有:

1、由民主党派中央开启序幕、各地方组织全面铺开的民主监督。2016年6月以来,受中共中央委托,各民主党派中央对口8个脱贫攻坚任务重的中西部省份,开展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随后,各民主党派地方组织参照中央模式因地制宜制定相应的《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实施方案》,脱贫攻坚民主监督工作全面铺开。通过开展民主监督,民主党派以监督者的角度,深度参与精准扶贫和脱贫,对地方党委和政府贯彻落实精准扶贫、脱贫基本方略情况在进行监督的同时,又发挥民主党派智力密集的优势,帮助地方党委政府出主意、想办法,共同研究应对之策,提出整改落实办法,将民主监督的过程变成共同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变成推动贫困地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走出一条可持续的脱贫攻坚之路的过程。据统计,仅2017年,各民主党派中央开展调研166次,涉及240个县(市、自治州)、542个村,举办协商、座谈、培训、答复反馈等会议193次,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各类意见建议567条;对于工作中发现的共性问题和突出问题,则以“直通车”形式报中共中央、国务院。

2、由统战部牵头、工商联引导、民营企业广泛参与的产业帮扶模式。最具代表性的是湖南开展的“万企联村共同发展”活动,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等形式,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投入农村建设的新途径。从2005年至2014年,已有6000多家企业参与,在贫困地区对接行政村3500多个,实施对接项目2000多个,投入资金超过120亿元,受益贫困人口超过200万。在此基础上,又于2016年制定了《“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实施方案》,建立长效机制,从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实施步骤、帮扶内容和形式等四个方面对整个活动进行了全面部署,组织引导各企业根据自身不同的条件和需求,从实际出发,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积极而为,找准双方的结合点、利益点,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多样的帮扶活动。以衡阳市为例,全市工商联系统形成了脱贫攻坚合力,执委企业和非公经济人士积极参与,常委以上企业全部对接帮扶。截至2019年8月,全市634家企业对接帮扶了630个行政村,实施帮扶项目1254个,总投入帮扶资金(含产业项目建设资金)16.77亿元。

3、由高校牵头,广大党外知识分子为主导的智力帮扶模式。针对贫困地区乡村振兴过程中的“科技瓶颈”问题,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高校统一战线无疑是助力先锋。以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为例,该校瞄准湖南省贫困县—会同县魔芋产业发展的“痛点”,组织校内党外专家进行技术攻关,攻克魔芋病害防治和魔芋由中高海拔向低海拔地区种植的关键技术,助推会同县魔芋产业升级发展。目前,会同县魔芋种植面积发展到3.5万余亩,亩均增产25%,并带动周边市县种植5万余亩,年产魔芋6万余吨,带动2519户脱贫致富。并且,该校注重与贫困地区农业企业实施战略合作项目,开展协同科技攻关,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如与湖南力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了农产品精深加工、传统民居改造与环境设计、旅游策划、资源开发及市场营销等全方位合作,仅农产品精深加工一项,年产值由15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同时,该校还充分发挥涉农特色专业群技术优势,紧密对接国家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要求,围绕现代农业主题多次举办“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训班”,为乡村振兴培养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致富带头人。此外,该校还组织校内10余名专家、教授编撰《乡村振兴》9本系列丛书,通过一个个实践案例为广大农民提供指导,助推乡村发展。

4、由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统一战线成员策划参与的创意帮扶模式。包括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在内的广大统一战线成员,很多是体制外的精英,广泛分布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专业能力强、社会影响大、思想比较活跃,在创新创造创业方面有独特优势。山西省在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把创意理念融入乡村振兴的实践中有成功做法。他们发动文创领域和新媒体人士,以山西民俗为主题,以自然资源为载体,运用高科技手段,对现有农场、农庄进行创意性设计,并积极宣传推介,集中力量打造了一批创意农业观赏园区和旅游民俗村落。

5、由海归创建的“黑土麦田”在湖南、山东的乡村创客模式。由耶鲁大学海归、大学生村官秦玥飞发起的“黑土麦田”精准扶贫项目,与地方政府开展深度合作,积极嫁接社会资源,实施“乡村创客式”项目扶贫。至2017年底,扶贫创客人数达到58名,服务村庄25个,服务村民人数超过29000名,服务户数超过6800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超过2200户,服务贫困人数超过9400人。同时,他们瞄准乡村人才短缺问题,为入选的“乡村创客”提供强劲的薪资福利、专业的能力培训、丰富的履职支持、多元的出路选择;依托创客带动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育当地产业能人,为基层组织提供后备人力支持,为实现乡村“治理有效”打下坚实基础。


三、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对标《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统一战线在助力实施乡村战略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在统一思想增强共识上还有待进一步深化。一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学习领悟还不够透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要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当前,统一战线对此学习宣传的不够,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不够入脑入心,尚未达成有效共识,助力脱贫攻坚的多、关注经济发展多、扶危济困的多,在政治、文化和生态等方面探索的少。二是对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的关系把握还不够准确。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战,具有基本目标的统一性和战略举措的互补性,在政策设计上具有协调性、兼容性,在具体实施中应该做到有效对接、无缝衔接。同时,两者在作用对象、施策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存在着因战略针对性与整体性、特惠性与普惠性等矛盾而引发的现实挑战。统一战线对此缺乏深刻认识,偏向于把助力“精准扶贫”作为主要抓手,重点关注贫困村和贫困人员,对于整体推进乡村振兴谋划和实践不足。三是对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可能面临的困难问题缺乏心理准备。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马平川,还会面临很多硬骨头。特别是与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紧密相关的一些领域,比如乡村治理体系构建、土地流转、产业资本下乡等,目前还没有十分有效的解决办法,实践中还会面临很多困难问题,统一战线人士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二)在凝聚力量助力推动上还有待进一步加强。从湖南的做法来看,推进乡村振兴实施,主要抓手是开展同心美丽乡村创建,着力重点是产业振兴,在文化建设、社会治理和组织振兴等方面仍然存在短板。部分统战成员、特别是“体制内”党外人士,由于自身人手不足、精力不足和保障不够完善等现实困难,对参与乡村振兴有畏难和负面情绪,工作主动性不足。作为社会精英分子的统战人士,去农村开展工作却恰恰是其短板软肋,普遍存在政策掌握不够、信息知情不够、沟通协调不够、工作效能低等问题,对于如何有效调动乡村村民和能人的积极性、激发乡村内生动力缺乏可行办法。

(三)在发挥优势构建合力上还有待进一步探索。对统一战线人士团结引领的多,抓总体谋划、协调沟通的还不够,在推动构建强大工作合力上还要进一步努力。一是在参与谋篇布局上还不够主动。大部分市、县一级关于乡村振兴的“总布局”“总要求”和具体措施政策尚未出台(《规划》要求2020年必须出台)。统战部门在此方面应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动员发动,加强献计献策,推动党委和政府如期出台相应的总体规划,明确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政策支持、基本保障。二是推动困难问题解决上还不够有力。统一战线在推动脱贫攻坚、助力乡村振兴重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有一部分是受客观条件制约,如乡村自身基础薄弱等,也有很大比例是受政策措施、工作环境限制产生的,如村镇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投资融资成本高、项目开工落地难等,必须要有当地党委、政府及其各个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才能解决。统战部门应进一步发挥好统战人士“娘家人”作用,在协调党委和政府及自然资源、财政、规划、金融、公安、农业等部门上要更加有力有效,推动建立相关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为统战人士解决遇到的重难点问题的提供坚强后盾。三是组织动员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治理上办法不多。推进乡村振兴,最根本的还在于提升乡村自建自治能力。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乡村的事农民自己说自己做。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乡镇商会、乡村贤达能人等在农村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发挥他们在乡镇经济组织培育、乡风文明倡导、传统文化传承、乡村综合治理等方面的带动示范作用。这些方面,衡阳市有一些成功的探索,比如祁东县通过建立完善乡镇商会体系培育壮大乡村经济,衡东县通过发挥乡贤作用提升乡村治理水平,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总的来看,各级统战部门在此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四、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探索


乡村振兴战略处于起步阶段,是一项需要全盘考虑、稳步推进的系统工程。统一战线要主动将自身实践探索纳入乡村振兴战略整体架构,立足自身独特优势,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振兴的规律性认识,科学把握乡村振兴内涵要求,找准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结合点和切入口,构建推进有力的系统机制,有效释放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一)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思想政治引导的重要内容,全面凝聚共识,增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自觉性。一方面,统一战线服务党的中心工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是统一战线紧扣新时代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三农工作大局的具体行动。另一方面,中央为乡村振兴制定了时间表、路线图,即到2020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这一目标路线的确定,既指明了在实现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中,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切入点,也统一战线事业在服务大局中实现自身创新发展提供了宝贵机遇。因此,从历史机遇和时代要求的高度,充分认识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凝聚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强大共识,显得尤为重要。要将其纳入统一战线思想政治引导的重要内容,整体谋划部署,逐年推进铺开。把乡村振兴有关内容作为党外代表人士培训学习的“必修课”,通过专门办班培训、组织研讨学习、集中多样宣传等有效形式,在统一战线成员中大力宣传和阐释乡村振兴战略,帮助统一战线成员深刻理解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全面把握乡村振兴的重要内涵,明确参与乡村振兴的着力重点,客观分析乡村振兴的困境问题,进一步增强服务乡村振兴的思想和行动自觉,真正把参与乡村振兴作为统一战线今后一个时期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实践内容。

(二)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服务中心大局的重要舞台,聚焦内涵要求,找准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结合点。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篇大文章,要统筹谋划、科学推进,并为乡村振兴战略指明五个具体路径: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人才振兴、乡村文化振兴、乡村生态振兴和乡村组织振兴,进一步指明了推进乡村振兴应当遵循和把握的总体要求、关键环节,也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一是增强智力供给,通过调查研究、建言献策指导乡村选择正确的发展路径。尽管党的十九大明确了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但也应该充分认识到乡村振兴可能面临的困难挑战。比如,乡村产业振兴中的产业发展定位问题,当前很多乡村农业产业项目宏观规划不够,市场调控能力天生不足,大都处于自发无序状态,产业发展扎堆、跟风十分严重,容易积累风险,影响资本投资信心和产业振兴的实际效益。因此,统一战线应当发挥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优势,专门成立乡村振兴研究智库,引导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党外知识分子,结合自己的专业研究,围绕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如乡村产业发展、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治理体系建设等进行深入研究,为乡村振兴提供理论支撑。另一方面,也可以具体针对某一地区产业发展、乡村人才培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中需要实践突破的问题,分类组建农业、林业、电商等领域专业人才团队,结合各地不同的资源禀赋,提出具体建议和可行办法。同时,伴随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统一战线还可以通过自身平台和力量提炼总结、宣传推广的乡村振兴的成功模式。二是发挥活力优势,培育新兴业态,提升乡村产业乘数效应。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乡村产业兴旺的方向。在这方面,日本给我们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日本提出并大力实践“六次产业”,即一级产业为农林渔牧的生产,二级产业是将农林渔牧产品透过加工变成商品,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三级产业则是透过服务、营销及体验,让消费者认识并购买一二级产业之产品。通过一级产业×二级产业×三级产业,发挥相乘的综合效应,实现农村的六级产业化。在这一思路的引导下,日本的乡村经济发展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从中国目前农村发展的情况看,第三产业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上的巨大潜力还远没有释放出来。统一战线可以发挥非公经济、党外知识分子和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的优势,促进创意、文化、电子商务与农业农村资源对接,大力发展涉农第三产业,培育新兴业态,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产业乘数发展的优势。比如一些自然生态条件良好、历史文化资源比较丰富的农村,可以吸引各类艺术家、设计师、作家、青年创客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投身乡村建设,形成“政府搭台、公益助推、文创撬动、产业支撑、旅游合作社联动”的特色产业发展模式。三是着眼人才需求,加强培养输送,增强乡村发展后劲。乡村振兴,人才是基石。统战工作在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中的重点,应该放在激发农村内生力量和外部人才输送上。一方面,要激励各类人才到乡村施展才能,充分利用统一战线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的力量,依托互联网和乡村产业项目探索建立线上线下的乡村振兴人才培训体系;针对各地产业发展状况,组织专家团队赴乡村开展技术专题系列讲座,对农民进行技能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实际操作技能。另一方面,要注意吸纳具有较好基础和条件的乡村人才参与统一战线成员在乡村的产业和社会服务项目,通过“嵌入式”锻炼,补齐他们在经营管理、组织策划等方面的短板,培养更多扎根乡村的能人。四是聚焦治理短板,发展协商民主,提高乡村治理水平。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是促进乡村组织振兴的重要环节。从统一战线的角度来说,一方面要健全基层统一战线工作机制,夯实基层统一战线工作力量,形成从上至下的统一战线工作队伍,及时了解统一战线成员以及村民的思想动态、利益诉求,了解乡村民族宗教领域的新情况。另一方面,要调动社会组织力量,积极参与乡村社会治理,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要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重要作用,加强基层协商民主,尊重村民的主体地位,有事好商量,村民共商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确保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三)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促进统战成员自身发展的宝贵机遇,加强资源对接,促进统一战线与乡村振兴共同发展。如何整合各方面的力量,将中央决策部署变成全社会的共同行动,最终激发出促进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将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所在。统一战线作为乡村振兴的一支有生力量,可以在资源对接、平台搭建和渠道畅通三个方面着力。一是推进资源对接。发挥统一战线联系面广、资源富集的优势,推进非公经济人士和企业、社会组织、中介组织中的智慧创意、资本要素、组织优势、公益资源与乡村发展需求精准对接,实现共生发展。二是搭建参与平台。根据乡村振兴的内涵要求,创造性打造一批新乡贤返乡创业、电商企业服务涉农产业、新媒体从业人员开展文明乡风宣传、社会公众参与乡村社会治理的平台载体,搭建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三是打通参与通道。统一战线参与乡村振兴,要着力破除力量沉不下去、资源要素对接不上的瓶颈障碍。统战部门要联合农业农村、旅游、商务流通等部门,研究制定有利于实现城乡资源要素互通的政策,有效打通产业资本、就业机会、人才智力、公益资源城乡互通交流的通道。

(四)把服务乡村振兴作为提升统战工作水平的重要抓手,着眼能效发挥,构建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科学机制。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建立一个有利于聚合力量、整合资源、推进工作的统筹协调机制。从组织动员着手,建立党委统筹指导、统战部门牵头协调、统一战线成员广泛参与、社会协同推进的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力量聚合机制,从顶层设计上解决指挥调度和力量响应问题,确保工作统筹有力、统战成员参与有序。从成效评估方面考虑,要客观认识到乡村振兴工作是一项长期任务,把握乡村振兴工作的政治属性、经济属性和社会属性,统筹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着眼于追求投入产出效能,建立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信息共享互通、资源成本估算、服务效益评估、风险防范化解等一系列机制,确保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持续可行。从激励引导来看,要充分考虑统一战线成员和统战工作的内在需求,建立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工作品牌打造、先进评比表彰、典型宣传推介机制,加强对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的正向引导,营造服务乡村振兴的浓厚氛围。通过科学的组织、动员、宣传、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凝聚统一战线和全社会共识和力量,鼓励社会各界投身乡村建设。


专题专栏
  • 衡阳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跟党走·衡阳统一战线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报道
  • “学党史 学《条例》  明初心 担使命”衡阳统一战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衡阳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 衡阳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共衡阳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66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