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民营人士擘画乡村振兴美丽新画卷
2021-11-17 12:00:52      来源:耒阳市委统战部      作者:段世军

乡村振兴,是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在外创业游子对故乡故土的眷念。今年以来,耒阳市委统战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依托异地商会平台,持续开展“万企兴万村”、“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活动,成功吸引13个异地耒阳商会的1500民营经济人士、资金1200万元,投身到助力乡村振兴的历史使命中来,或完善基础设施,或优化人居环境,或发展农业产业,建成了龙塘镇香兰村、永济镇大河边村、淝田镇集凤村等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同心美丽乡村,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统战贡献。

耒阳市龙塘镇香兰村.jpg

风幌引香兰

初冬的香兰村,处处透着丰收后的满足。格楠教育文化科技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格楠饮水思源,反哺家乡,捐资200余万元,改善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开办乡村旅游,倾情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社会主义主义新农村。漫步“香兰村古建筑群”,只见屋舍俨然,古香古色,往来村民,怡然自乐,仿佛置身诗歌里的桃花源。王格楠与村委会合作,创建农耕扶贫基地,以红薯作为立业之本,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打造“一片一品”,带动耒兴薯业发展有限公司、香兰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近10家农业产业企业,为村集体增收20余万元。市委统战部趁势而为,加大了对香兰村创建“同心美丽乡村”的指导,申报其为湖南省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有望成功。

永济镇大河边村.jpg

归雁大河边

永济镇大河边村的宋氏宜园,占地56亩,与衡南江口镇隔河相望,由民营经济人士宋君宜出资2000万元兴建,是耒阳市首家具有江南水乡风格的小园林。此外,宋氏大屋民居错落有致,绿树成荫,干净整洁,村民安逸祥和。该村在不断改善村民物质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不断拓展精神生活领域,让村民享受到城市一样的休闲娱乐文化。村民们经常在文化广场举办各种文娱活动,如引体向上比拼、下象棋比赛、惠农政策问答、背诵村规民约等等,村民的精神风貌和文明素养得到了极大提升,欢声笑语洋溢在湾村的各个角落,激荡起幸福生活的回声。远处的田地里,一垄垄油菜苗,泛着青光,为萧瑟清肃的冬日增添了一份葱茏、一份温暖、一份希望。

淝田镇集凤村.JPG

集凤调鸣律

淝田镇集凤村是耒阳市第一个衡阳市级“同心美丽乡村”示范点,在衡阳市“同心美丽乡村”专家顾问团和耒阳市委统战部的指导下,该村按照村企共建、资源共享、经济合作等发展思路,实行整体规划,打造“安居、乐业、宜游”三大工程。该村在外经商企业家段文生、段建国等捐资1700余万元,建成联排别墅28栋,56套,每套200平方米;另建有宗族祠堂、村民文化活动中心,总面积1000余平方米;自来水、路灯、休闲广场、道路硬化、园林绿化等基础设施设备完善,“同心美丽乡村”初具规模。整个湾村线条流畅、棱角分明。每家门口悬挂着“环境卫生清洁户”的三角流动锦旗,彰显着这家主人的责任和荣耀。一位从菜地里劳动归来的村民笑意盈盈、喜不自禁:“新房好,新村好,新的生活好上加好!”

市委统战部相关负责人表示,乡村是乡愁产生的地方,也是美好生活开始的地方,民营经济人士反哺建家乡是一种感情,乡村振兴惠民生也是一种感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带着感情,进一步畅通返乡渠道,让“亲切感”强起来,搭建回归平台,让“领头雁”聚起来,完善激励机制,让“积极性”涨起来,强化服务宣传,让“干劲儿”热起来,凝聚起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将一个个乡村打造成为生态和谐、环境优美、卫生整洁、生活富裕、民风淳朴的美好家园。


专题专栏
  • 衡阳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 跟党走·衡阳统一战线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报道
  • “学党史 学《条例》  明初心 担使命”衡阳统一战线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 衡阳统一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
  • 衡阳统一战线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中共衡阳市委统战部版权所有

湘ICP备12008669号